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玩慈利网 首页 澧水评论 查看内容

汲取奋进的力量,去长峪铺读村史

2023-7-30 20:01| 发布者: 玩慈利网| 查看: 49686| 评论: 0|原作者: 田满林 王艳艳 唐耿英|来自: 掌上张家界

摘要: 长峪铺村史,深耕本土文化,充分利用优质独特资源,构建起宏大的立体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在精神层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种信仰和追求,更是动力源泉,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保持定 ...
   如果您想寻找久违的乡愁,就去长峪铺;

  如果您希望汲取一份奋进的力量,也去长峪铺;

  如果您孜孜以求欲破解农村这个课题,更要去长峪铺……千年驿道连古今,漫山故事留天地。

  ——长峪铺,总有您前往的理由!

图片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里,长峪铺曾经只是古驿道上的一个铺递,却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声名鹊起,成为远近闻名的“南方大寨”。今天,乡村振兴的征途上,长峪铺以其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旖旎的自然风光,魅力四射,成为党员干部、社会团体、各界群众和青年学生竞相打卡的地方……长峪铺村史,鲜活的乡村记忆,“土”得纯粹,“红”得彻底,“厚”得绵长。

  读村史,梳理中国农村几千年的发展脉络

  在更古老的年代,除了散落的几户人家,只有一条茶马古道途经这个山坳。宋代,一个铺递在此落成,长峪铺从此获得了历史,正式有了自己的名字。几千年的农耕时期,长峪铺人民祖祖辈辈从事简单而繁重的劳动,后一百年重复着前一百年的故事。岁月像一条直线,无声绵延。新中国成立之初,长峪铺不到200户人家,地主、富农有10户,余下的都是穷人,和广大农村地区一样,最显著的标签就是贫穷。仅有的一点土地,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贫瘠的山坡上偶尔出现一栋摇摇欲坠的破房子,房屋里,有几张面呈菜色的脸,更多的人不得不出去做长工、乞讨,居无定所,或者流浪……

图片

  五十年代初,村里来了一位叫做黄运佑的共产党员和他带领的工作组。工作组组织发动群众,完成土地改革,指导成立互助组、初级合作社、高级合作社。土地第一次回到了农民手里,很大程度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幸福生活似乎向人们张开了双臂,但是“一穷二白”的困境像一座大山难以逾越,耕地少、产量低、用水难等更直接现实的问题是大山下的几道鸿沟,摆在眼前。

图片

  六十年代,在大队党支部书记黄炳秀带领下,长峪铺人民开始了长达十余年“搬山填沟”行动,酷暑寒冬、风餐露宿、不舍昼夜,全大队男女老少投身治山治土治水的奋斗行列,钢钎一寸寸短下去,梯田一片片冒出来。岩板沟、小沙塔,见证了群众原生的智慧和创造力,通过反复试验,粮食产量实现了叠加式提高,成为当地农业生产的一面旗帜。农村改革,长峪铺人民探索多种生产经营模式,努力发家致富;脱贫攻坚时期,长峪铺人民在国家的帮扶下,继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激发内生动能,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居住更加舒适、出行更加方便、用电更加安全、饮水更加卫生、环境更加美观,长峪铺村发展呈现几何速度,实现了多级跳。

  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农村迎来了更好的发展期。长峪铺,已经彻底摆脱贫困,正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前进。

  读村史,回顾新中国农业几十年的艰辛探索

  长峪铺的奋斗,留下满坡的梯地、蜿蜒的水渠,而当初单纯为了多产粮食做出的无数次探索,最终促进了生产领域的创新,为农业特别是旱粮生产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做法,为未来农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面对刀耕火种,土越种越薄,山越种越秃,粮食亩产仅仅100公斤的现状,长峪铺人民苦干加巧干,将梦想付诸行动。通过改土、引水、多次反复试验,亩产上升到250公斤、400公斤,到上世纪七十年代达到550公斤,增加了五倍之多。同时,长峪铺为充分提高土地利用率,探索出“两季三熟”种植模式,引起关注,被当地政府总结推广。慈利县农业部门把“旱粮生产科技研究所”搬进长峪铺,派驻科研人员从事研究。几十年来,在品种培育、病虫害防治、化肥农药使用、技术推广、科研体系建设、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获得了大量科研数据,农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经历了从“靠天吃饭”到现代农业技术体系完善、从“人背牛拉”到机械作业历史性跨越、从“水肥药统灌”到绿色发展方式的转变,并造就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2023年,本土人才农学博士黎芳学成毅然带着带着团队回到了这片热土上,践行“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承诺,为农业发展注入强劲的力量。

  如今的长峪铺,每年都有来自国际国内的官员、学者和科研人员考察,不仅是慈利农业发展的一张名片,更是慈利对外展示的一个平台。

  读村史,捕捉红色中国照亮东方的必然规律

  从五十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以及苏联对中国实施长达二十多年的遏制封锁和战略包围,让新生红色政权处在围追堵截、四面楚歌的境地。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我们是主张自力更生的,我们希望有外援,但是不能依赖它;我们依靠自己的努力,依靠全体军民的创造力”。

图片

  和红旗渠同期的长峪铺,根植于延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传统,用汗水、用智慧、用脚踏实地的奋斗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的精神财富,已经内化于心,在溇澧大地生根发芽,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成为当地显著的人文特质和文化符号,引领人民完成农村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阔步小康路,迎接更加灿烂的乡村未来。这种以诚实劳动、自我革新为突破的精神内核,原生于中国的红色品质,区别于西方的血腥掠夺、扩张殖民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东方气质,已经获得成功和尊重,必将赢得世界。

  “长峪铺的每一寸土地上都长满奋斗的故事,村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奋斗者,一代接着一代干,为建设自己的美丽幸福家园而奋斗。”

  读村史,展望乡村更加美好的未来

  读史明今,修史警世,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

  长峪铺村史,叙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脚下这片土地上,涉及到的人物土生土长的本地乡亲,表达的是群众最真实的内心诉求,揭示的就是“民以食为天”“天大地大,人民为大”这些朴素道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等耳熟能详的话语,是长峪铺人民亲身体会、奉为真理的认识论。

图片

  长峪铺村史,深耕本土文化,充分利用优质独特资源,构建起宏大的立体空间,为未来发展提供了直观的参考。在精神层面,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一种信仰和追求,更是动力源泉,面对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我们要保持定力,走独立自主发展道路;在物质层面,铺驿、茶马古道和遍地农耕文化遗产关联而形成的地方文化,彰显着深厚的底蕴和无穷的魅力;在方向上,科技兴农、粮食安全是前提,也是保障,已经拥有一定生产技术和规模的酿酒、粗粮产品、腊产品、豆制品等旱粮加工产品,正在通过网络走向四面八方,“长峪铺农产品”品牌逐步确立,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图片

  读完村史去四处看看吧。

  看看岩板沟铭记着首战的艰辛、小沙塔陈述着创新的喜悦,而藏在地下的干溪沟告诉你,改天换地,曾经激励过多少人!

  再和群众聊聊,看看他们脸上真实写着的诉求和满足,用心倾听大地,乡村呼唤着怎样的未来、怎样的人间!


发呆

搞笑

加油

愤怒

无语

最新评论

点击排行
热门推荐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