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845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慈利老四中,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复制链接]
8457 0
  慈利老四中,座落在涛涛澧水河边,位于县城正中心北正街文化路。慈利四中,既是我的母校也是我的家,我在这里度过了我快乐的童年,度过了六年的初高中求学生涯,我在这里生活学习近二十年。亲爱的老四中,你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前进路上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你见证了我童年和青春的岁月,我见证了你的不断发展。慈利老四中,给了我无尽美好的回忆,是我永远的思念和牵挂!
  老四中的前身具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由初办的一所小学堂发展成为一所中学,历经沧海桑田。但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样的规模,这所学校都是慈利县的最高学府。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人杰地灵。在这里人才辈出,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比如无产阶级革命家袁任远和原湖南省副省长卓康宁就是从这里走上革命道路的。正可谓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1981年七月,慈利县人民政府行文,将这所历经百年沧桑的慈利县的最高学府正式命名为:慈利县第四中学。从此这所百年学府在慈利教育史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1981年,我的母亲因工作需要调入慈利四中,当时才几个月大的我随妈妈来到了这里,从此这里就是我的家,四中陪我成长,四中陪伴我长大。当时四中的教学环境不是很好,教学设施也不是那么齐全,尤其是教工宿舍几乎都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在我的记忆里,我家住的是青砖灰瓦的平房,没有天花板,通风通光。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年冬天下雪米,我们正在吃饭,那调皮的小雪米蹦蹦跳跳地跳到了我们的菜碗饭碗里,于是爸爸打着伞我们才好好的吃完了饭,那独特的风景至今还记忆犹新。
  我家的右边住着唐静一家,还住有一位刚大学毕业的杨灿东老师,我亲切地称之为杨叔叔,很多时候他会给我糖果吃哄我开心。左边住的是黄嗲嗲(教体育的黄忠仁老师),时不时我和唐静也会去黄嗲嗲那儿蹭饭吃。虽然他是在学校食堂打的饭菜,但我们却觉得是人间美味。学校食堂在我们家的旁边不到50米的地方,食堂不大,但做的饭菜味道还算是不错的,尤其是蒸出来的那又大又白地道的老面包子和馒头,松软香甜而又劲道,那种儿时的味道回味无穷,现在再也享受不到了。在我家的门前,有一个铁铸的大转盘,转盘上焊有八个吊座,供孩子们坐在上面转动玩耍的,相当现在的豪华摩天轮,有些时候上体育课的老师也会带学生来这里玩一玩。那时我年纪小,妈妈只会让我坐在上面左右荡,不会让我转整圈。
  我家的右边是两栋三层的教学楼,左边有教学楼也有教工宿舍,中间则是操场,操场上设有篮球场,这里是四中的核心区域。白天老师的教课声、学生的读书声在校园里回荡,早上起床后师生在操场上做早操,两节课后在操场上做广播体操,第七节课时在这里比赛篮球,整个校园呈现着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要举行全校运动会,这个操场是不能胜任的,就必须要到与学校一街之间的对面的大操坪(现在叫人民广场)去举行,其实四中大部分的体育课也是在大操坪进行的,这就是四中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就这样,我在这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响亮的广播体操声中度过了开心快乐的一天天。
  而今回想起来,儿时的记忆中还有不少的难忘的故事,年幼无知的童年时代是欢乐的、无拘无束的、随心所欲的,同时也是温暖的。那个时候我们一帮小伙伴经常在一起玩游戏,有雷刚、李飞、唐一、刘伟、王晶、代辉、雷红波、李晶、单俊等,我们一起捉迷藏,一起玩打仗。玩打仗时各队需要选一个司令员,有的时候是毛遂自荐,而每次他们都会安慰我:“卓丹,你小些,不能当司令。”可是我跑得快,每次我都是一个冲锋陷阵的勇敢战士。我们每次都玩得汗流浃背,但感觉是其乐无穷。
  偶尔我们还会来一场恶作剧,有一次我和雷刚在一起玩时,看到一个竹罩里有几个小鸡仔,我们好奇贪玩,端来冷水淋湿了小鸡仔。后来鸡的主人楊源英老师知道了就找到我们俩个,雷刚说是卓丹搞的,我不承认,我说是雷刚搞的。最后,为了保护我,雷刚承担了全部责任,说是他一个人所为。后来据他妈妈(赵医生)说,为这事雷刚还写了一篇日记,主要内容是“我比卓丹大些,我应该关照保护他”。儿时的友谊是纯洁的简单的也是温暖的,人生最美是童心,快乐纯真贵若金。
  1986年,为了提高全民素质和文化,国家实施了九年义务教育。当时的口号是: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我们慈利县身先士卒,将紧靠我们四中一墙之隔的文教局分为文化局和教育局,并且同时迁移出去,将文教局整体划归四中所有,由此四中的地盘扩大了,教室增加了,教工宿舍变多了,我家也住进了原文教局的两层青砖楼房,和唐静一家、刘伟一家一同住在二楼,王晶住在一楼,唐一住在一楼,李飞住对面楼房二楼。小伙伴们楼上楼下住在一起是多么的开心。我们楼房的前面是两排四间教室,有一间教室是学校特招的艺术班,每当课余时间这里歌声嘹亮,吹唱弹拉,热闹非凡。距离我们楼房十几米的东面,是一座高而宽敞的大礼堂,钢木砖结构,虽然不豪华,但是高大霸气,是当时四中最威武的建筑。这座大礼堂,是在七十年代由驻慈利的海军部队支援修建的,是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的标志。这里是全校师生举行大型会议及活动的场所,是全校文艺汇演的舞台。下雨天时,则是体育老师的课堂,休闲时就是我们这些教师子女的游戏乐园。在这里留下了我们童年时代多少美好的记忆!
  在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我一天一天长大,四中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不断发展变化。八十年代末,新的四层教工宿舍在旧址上重建。我们家住进了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间,开始用上了自来水,我感到自己生活在四中是多么的幸福!
  九十年代中期,在台湾的慈利同乡会会长吴先生的资助下,在慈利各届人士的支持下,在学校领导和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幢五层的“科教楼”在校园里拔地而起,从此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全部正规化,教工会议室、图书馆宽敞而舒适,三楼还有一间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的教室,并配有20台电脑,这座雄伟壮丽的科教楼,向人们展示着慈利四中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盛世东风入四中,百年学府换新容。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期,四中面貌焕然一新,一个由红色大理石砌成的校门矗立在文化路旁,庄严而大气,校门上金光闪闪发亮的“湖南省慈利县第四中学”的金色大字在阳光下格外引人注目。校园里雄伟壮丽的科技楼,时尚的教工宿舍,改造后的教学楼,搬迁的学校食堂⋯⋯,四中前进的脚步令人感叹!四中旧貌换新颜!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1994年秋季,我跨进了梦寐以求的四中,开始了我初中三年的求学生涯。熟悉的环境,熟悉的老师,我如鱼得水,十分开心。本届初一共7个班从137班到143班,我分到初143班,虽然同学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但我们这些单纯活泼开朗的少年,很快就融化在一起,从此开始了我们难忘的那三年的初中生活。有快乐,有惊喜,有担忧,还有迷糊,别具一格,多姿多彩,让人回味无穷。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我们143班的班主任是年轻的汪立新老师,任教我们班的数学,任教语文的是在我三岁时就称之为:“张汝德是我的老伙计”的张汝德老师,这大概就是缘分吧。陈杰老师任教英语,段少波老师任教物理,李明姣老师任教化学,卓四洁老师任教地理。那个时候,自四中成立以来,四中初中教学质量是风云全县,中考成绩以及升学率在全县年年都是名列前茅。到了我们这一届,我们的老师对我们信心满满,课堂上精心讲解,课后耐心辅导,在老师辛勤耕耘下,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同学,记得有唐秋丽、周亮、马寅波、陈杉、徐东山、田果、黄从群、金华伟、谢娟、田薇、韩毅琼、王伟、刘星维等,他们都以最优异的成绩升上了一中,并且为四中争了光!
  青春期的我们,充满活力,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憧憬和理想。我们也曾暗下决心要刻苦努力,尤其是到了初三,我们才发现自己在学习上的遗憾,才知道有多少学习任务等着去完成,才知道要努力加油才行。记忆中,为了更好更深的了解有关化学实验反应的知识,我和在化学实验室工作的妈妈协商,利用星期六晚上的时间,我们相约一些同学到我家,由我妈妈给我们讲解关于一些化学反应的过程、现象和结论,记得参加同学有:楊非、邓伟、刘意、郭海波、姜长武、王丽芳、谭莹、唐秋丽,还有139班的楊晓娟、周莉娟和潘超,当然还有我自己。当时我妈妈对唐秋丽说:“你成绩那么好,没有必要参加这个学习内容”。但是唐秋丽十分谦虚地表示自己是很有必要加强学习,巩固知识是最重要的。从这里我也明白了“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哲理。
  在初中的这三年,是欢乐而浪漫的三年。当时的校长是于健雄校长,是一位年轻而富有朝气充满活力的校长,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抓教学,还将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我们每个学期都要开全校运动会,举行文艺汇演。那个时候每个班都有精彩的节目在大礼堂的舞台上各放异彩。我们最喜欢看的是老师们表演的节目。特别是老师们的“黄河大合唱”和“四渡赤水”的大合唱,那嘹亮的歌声至今还在我的耳边回响。
  “少年初长成,自在恰如风”,在那光辉的岁月里,我们正值青春年华,浑身充满活力而无处安放,我们除了上课,课余时间打闹及做傻事的小故事会像一朵朵的浪花飞溅。记得有一次,有几个同学(不记得是哪几个了,好像有徐同学、向同学)看到校园里的柚子挂满枝头,十分诱人,出于好奇,(不是嘴馋),忍不住上树摘下来了几个,后来汪老师知道了,将他们几个叫到办公室问责,但他们不敢承认,汪老师说:“看看你们衣服上的痕迹,闻闻你们身上的气味,你们还能说什么?”证据确凿,他们几个无话可说,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并保证下不为例。事后他们说那柚子未完全成熟,好酸,一点儿都不好吃。他们只是摘几个好玩,没想到却触犯了组织纪律。那时的少年,单纯稚嫩又顽皮。
  初中三年,在这似水年华里,我们一路懵懵懂懂走过来。辛苦了老师们!特别是班主任汪立新老师,为我们的成长操心操劳,当我们有所进步时,他象一个兄长鼓励我们继续前行。当我们犯迷糊时,他象一位严父为我们指明方向。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初中时代,那青春的岁月,是我最美的回忆,也是我们永远都回不去的曾经,更是我们永远怀念的过去!
  1997年,我考上了四中的高中,在这里我度过了人生最难忘的美好时光。本届高一共6个班,从55班到60班,我分配到了高55班,在这里有很多是四中本校初中毕业的同学,也有各乡镇中学的同届同学,我在这里念了一个学期,因为客观原因,在教务处尚林主任的关心和帮助下,我就转到了高56班,班主任是慈父般的张国盛老师,他任教我们的历史,姜孝源老师任教语文,朱绍堂老师任教数学,毛国华老师任教英语,张景中老师任教物理,李明姣老师任教化学,后来她还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丁仁贵老师任教政治,张文秀老师任教地理,各科老师都是最棒的,师资力量是雄厚的。那个时候,慈利县的高中招生政策是择优录取,满足重点中学,按照中考成绩按高分顺序分段,最高分段录一中,其次录二中,再下来就录三中四中,最后的去职中。我们的基础不是很好,但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寄托希望从不放弃,我们也不自弃,学校也是非常关心和帮助我们,除了在文化课上加大力度,还特别注意我们的特长培训,成立文艺、美术、体育特长班,为高校输送有特长的专业人才。四中真是一个有爱的幸福花园!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到了高中,我们也懂事了许多。我们知道,只有勤奋的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成绩。那时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期待但又迷茫,我们有过努力,有过失败,有过彷徨,但从未放弃。高中三年,我记得那时我们每天起床很早,骑着自行车七点钟之前就赶到学校去上早自习,中午回家吃中午饭后马上再去学校上课,晚饭后又骑自行车去学校上晚自习,一直到十点多钟才能到家。无论刮风下雨,无论酷暑严寒,周而复始,我们从未缺课,也不迟到早退。虽然我们学习基础比不了成绩优秀的同学,但我们不气馁,我们知道,学习靠自觉,进步靠努力,多付出一点点,收获就会有许多。
  高中三年,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需要我们不断的奋力战斗!。课堂上的孜孜追求,考场上的奋笔疾书,那些各科复习提纲,那些令人费解的各科作业,就是我们生活的主要内容。而我们的老师更为辛苦,为了我们的学习,日以继夜地工作,为提高我们的学习,精心备课,耐心讲解,,认真批改,为我们每前进的一步呕心沥血。有老师的辛勤耕耘,有同学们的不断努力,就有丰硕成果。我们这一届,有大部分同学在高考中取得了自己理想的成绩上了大学。尤其是具有体育、音乐、美术的特长生更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而且还有象谢虎、李月、陈敏等考上了本科且是211工程大学。我们有四中的培养护佑而幸运!四中因我们的努力而欣慰!
  高中阶段,我当选为班上的体育委员,我知道这是老师和同学对我的信任和鼓励。我也知道这是锻练自己的组织能力和亲和能力的大好机会。我一定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希望,搞好本职工作。我带领同学们认真地做早操和课间操,第七节自由活动课时,我和同学们一起去大操坪搞锻练,或跑步、或跳高跳远、或投掷手榴弹和铁饼,操场上一派热气腾腾的欢乐景象。那个时候,四中的体育工作是十分出色的。曾被评为“湖南省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校师生都非常重视体育活动,每个星期都有各年级老师的篮球友谊赛,我们学生也经常性的举行班与班之间的篮球、足球赛。开展最多的比赛是篮球,我们班的田衡、卓鹏、李思美三位篮球运动员,为我校的篮球比赛立下了汗马功劳!真是好样的。现在回忆起篮球场上那奋力拼搏的身影,球场外那响彻云霄的加油呐喊声至今还历历在目!还在耳边回荡!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有些时候,我们也会利用假期休息时间,根据自己的个人兴趣爱好组织一些有趣的体育活动。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们和55班的一场足球赛。那天下着小雨,我们按照约定来到大操坪足球广场,我们班的运动员是:朱家义、唐辉、向勇、卓丹、王双喜、贺时喜、刘丹、史密斯、朱候羽、廖家佳、谭钦华和田衡,我们身穿意大利球队队服。55班出场的是:楊非、向宁、孙际伦、刘泉汇、冯伟、楊鹏、赵辉、郭海波,邓伟、熊新、邢荐峰、卓勇波、代军、余勇、柴浩、謝虎、王玉琪、罗宾和付高健,他们队穿AC米兰球队队服。球场外可以称兄道弟的同学们,上了球场就成了强强对手,我们在球场上,追着足球奔跑,只希望球能听从自己的指挥能进入到对方的球门。我们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或是泥水,一个个都成了落汤鸡,但是我们兴致盎然,勇气不减,特别是我们班的守门员谭钦华,为了阻挡对方的球毫不犹豫地扑倒在泥土上,那英雄般的画面太感动人了。那场精彩的足球比赛至今仍记忆犹新,时时呈现在我们眼前!那场足球比赛,我们都没有计较结果,谁赢谁输并不重要,也许双方都认为是自己赢了。如今我们怀念的是曾经追逐梦想、拼搏奋进的自己,年少时的青春张扬!汗水在球场上挥洒,激情在绿茵里绽放。日落归山海,足球伴少年!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2000年,我高中毕业进入大学,开始了新的校园生活。离开了我的母校,离开了我生活近二十年的慈利四中。但我的心和母校时时连在一起。2000年代初期,我的高中语文老师姜孝源老师(时任学校办公室主任),联系上我希望我能为学校校徽设计提供意见。这是母校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一次检验,我有责任为母校尽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仔细研究了原有设计,发现虽然设计得不错,但略显呆板,于是我在中间风帆交叉处加了一个缺口。姜孝源称赞说:不错、不错,点睛之笔,比原有设计增加了立体感,多了一份灵动。后来与姜老师联系少了,也不知道这枚校徽的结果如何?直到十多年后才知道,这枚校徽已使用了20多年,至今依旧在用,我的心中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因为这上面也有我的一份心血!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
  时代发展的滚滚朝流,势不可挡,如今的慈利四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3年,慈利四中整体迁移到新城区蒋家坪,一所现代化建筑的新慈利四中巍然耸立在新城区,是全县规模最大、设施一流的一所中学。四中强强联手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乘时代的强劲东风,两校师生正以“团结、求实、勤奋、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与时俱进,不断求索,慈利新四中在教育史上翻开了更加壮丽而精彩的一页。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时代在进步,历史在发展。时过境迁,曾经的百年学府已经成为一个传说,曾经的老四中现如今也只是一个名称。但是老四中在慈利教育史上是一个永远的光辉历程碑!
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慈利老四中是我曾经的家,也是我的母校。是我成长的摇篮,是我放飞梦想的起点。老四中,那里的一花一草一木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我青春的足迹,那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我童年的故事。任时光荏苒,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走到哪里,老四中都永远铭刻在我心里!慈利老四中,我魂牵梦绕的地方!
(作者:卓丹)

上一篇:全子凰纪实散文:又是一年石榴红
下一篇:哲学文化:浅论慈利四中的大型风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6

关注

177

粉丝

13653

主题
精彩推荐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