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133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为什么中药特别喜欢搞大杂烩,是个人都能出来说几句?

[复制链接]
133 0
  中药有个很抽象的地方,他知道上哪找药,但是他不知道具体的药是什么。
  比如大家熟知的人中黄,制法是用甘草末放进竹筒里然后泡茅坑,现代研究发现真正有效的成分是在这个过程中甘草里的化合物经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另一种化合物。
  古人当然没本事研究到这个层面,所以抓药的时候只能让你搞点屎吃,直接说吃屎又不太好听,取个名字叫人中黄。
image.jpg
  类似的还有什么渔网、经血、上吊绳、房梁灰……原理其实大差不差,都是偶然发现这东西上带有可以入药的成分,比如渔网和人中黄的原理就差不多,上吊绳和房梁灰可能是这家的房梁上落了什么化学物质。
  但是这些东西具有极大的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比如渔网,你用脚想都知道河边的渔网和海边的渔网是有差异的,因为它俩盐分就不一样;这家是烧煤的,那家是熏火腿的,他们两家的房梁灰肯定也不是一个味儿。
  很多偏方和古怪药材带有很强的地域性,出了这个村就不好使了,这跟当地的环境是有很大关系的。就跟做实验一样,人中黄可以在自家茅坑实验成功,因为必要条件集齐了,渔网晒干磨粉就时灵时不灵,因为渔村环境不一样,有的干脆就是水里有东西把渔网腌入味了。
  这就是为什么中药特别喜欢搞大杂烩,因为他也不知道这一次这味药能不能起效,索性把以往所有对这个病症有效的药都拿过来熬成一锅喝下去,总有那么几味药能起作用,尤其是那些经过广泛实验成功的药。
image.jpg
  比方说腹泻,有的人单纯是吃辣了、吃杂了刺激肠胃,有的人是肠道菌群失调,这两种腹泻的病理是完全不一样的,那管你的,吃点土可以止泻,吃点屎也可以调理菌群,我也不知道你为什么拉肚子,反正这两个都可以让你不拉肚子,干脆裹在一起吃下去。
  由此导致中药过分依赖以往经验,古人又没点出物理、化学、生物学、微生物学的科技树,没法进行深入研究,只能归因于玄学,强行把药和病关联起来。到这一步其实没有问题,因为这一套更像是编给患者听的,让人家吃着放心,你总不能开药给人家连个原理都说不出来,就说它能治病吧。
  中药的问题在于把药理归因玄学以后,再用玄学的理论去找药,这就非常扯了。比如说蚯蚓可以通经活络,可能这玩意儿确实有这个作用,但归因玄学就是蚯蚓会打洞,所以吃蚯蚓可以通经活络,进而推导出吃穿山甲、吃鼹鼠、吃一切会打洞的东西都能通经活络,放现代就是电钻磨成粉也能入药。
  为什么今天很多人都敢批中医两句,因为现在的中医仍然用的是玄学这一套,仍然在给人囫囵个的喂蚯蚓、人中黄,仍然在熬大乱炖,而不去细究其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而且还说不得,问就是老祖宗的智慧妙不可言,祖宗之法不可变。
image.jpg
  这个话题下肯定又要有人提双氢青蒿素了,这东西恰恰和什么老祖宗的智慧没有关系。疟疾治疗最大的问题在于疟原虫的耐药性,疟疾药物一直在迭代,疟原虫也跟着迭代,同一个药几年前能治好90% ,几年后就会掉到70%,一百年前你吃金鸡纳霜药到病除,一百年后吃金鸡纳霜只能说听天由命。
  屠呦呦搞的项目是“抗疟药研究”。为什么从中药里找抗疟药?因为喹啉这一分支的药物治疗疟疾的效果一年不如一年了,能变种的都变了,没辙了只能找找古人是怎么治疗疟疾的,看能不能发现点和金鸡纳树树皮不一样的玩意儿、不是喹啉类药物的玩意儿,再变种点新药出来治疟疾。
  你但凡今天的很多中医不装高人,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去认真研究药物,谁敢说他们一句啊。
(来源:知乎 作者:我大明天下无敌)

上一篇:我为慈利“十五五”建言献策:修建羊角山到朝阳的渠道公路
下一篇:蝴蝶效应:沈阳火车站的一耳光,打出了20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

关注

177

粉丝

15254

主题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5-5-14 21:56 , Processed in 0.051508 second(s), 10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5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