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579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川石村: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逐步解锁发展“流量密码”

[复制链接]
579 0
  川石村,位于慈利县甘堰土家族乡的西北部,是个已脱贫的合并村,有34个村民小组2564人。川石村傍水而生,1958年叫“穿石大队”,意思是要像滴水穿石一样坚韧。2016年,穿石村和万福寺村合并,因为村里有三条溪汇聚,就取名“川石村”,象征着包容、汇聚,向前奔流不息。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tyf8a58j
  过去,川石村是个典型的山区贫困村,交通闭塞,产业单一,村民生活比较困难。近年来,川石村在党总支书记卢琴同志的带领下,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村情实际,紧密围绕“发展产业强村、农旅体验兴村、电商直播富村”总体思路,积极探索适合川石村的发展之路,逐步解锁乡村振兴的“流量密码”。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uc4ln7mh
  一、稻花香里说丰年,川石村乡村振兴的第一个密码,是“产业兴旺”。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2021年换届后,支村两委以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百姓收入为突破口,因地制宜,整合资源,多措并举发展集体经济产业。一是发展生态农业,种出“金疙瘩”。
  打造“一村一品”110亩的稻花鱼基地,注册“川石溪鱼稻米”商标,让本土的大米也能产生品牌效益。为了加强管理,创新“党总支部+村集体+党小组+农户”的模式,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种粮油,支村两委带领着大家一起干,划分5个党小组分片管理,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成效。2024年产值达46万元,带动周边50余户农户年均增收超2000元。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1goh6cl4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qti2xd18
  二是建设特色果园,结出“致富果”。
  2022年起,支村两委结合村情实际,流转近千亩土地,着力打造“四季不打烊”的产业。春天,采摘园里桃花红、奈李白、梨花雪,还有金黄的油菜花海;夏天,果子挂满枝头,6月到12月,游客们亲手摘果子,尝鲜甜;荷花池里,荷叶连天,荷花亭亭,清风一吹,满池飘香;秋天,稻花鱼基地一片金黄,水稻低着头,稻花鱼肥美诱人。一年四季,果园里都有不同的风景,2024年,村里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收入达43万元。
640?wx_fmt=jpeg&from=appmsg&randomid=6m2n4c0v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172b2fq4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to6cz4u6
  三是推进农旅融合,蹚出“新路子”。
  组织举办农耕文化节,推出良田认领模式,100亩农田一经上线就被抢认领,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这三年,川石村不断探索实践,莲蓬观赏、水果采摘、稻田抓鱼,还把教育研学、农耕体验融进去,成功打造湖南省精品旅游线路品牌,“花溪湾乡村旅游接待中心”“村级交通运输农产品物流首末站”也正在建设中,乡村旅游更具活力。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01tyuk8s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0t5nzl1t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9p1ggbps
  二、土货插上“云翅膀”,川石村乡村振兴的第二个密码,是“直播带货”。
  近年来,川石村积极探索“互联网+农业”的新模式,利用直播带货这一新兴渠道,让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走向全国。
  第一步,是村书记带头“带货”,当上村里“带货王”。
  2022年,卢琴盯上了直播电商。那时候,村民质疑声不断:“书记搞直播是不务正业!”“网上卖货能靠谱?”然而她却坚信,“大山外的消费者需要真山货,村民需要新出路。”于是,自费赴长沙参加电商培训,熬夜研究直播话术,甚至拉着女儿当“模特”演练。2024年3月,卢琴正式开启直播带货,首场直播,100多人在线,卖了8000多元。用“真金白银”堵住了质疑者的嘴。到目前,卢琴的抖音账号“张家界川石村琴书记”粉丝达4.6万人,直播70余场次,助农销售约200万元,带动近2000户村民增收。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ed30jdfm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ruem84w9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tfo5n18u
  第二步,是明确标准,练好“基本功”。
  首战告捷的背后,是无数个“摸着石头过河”的日夜。因为经验不足,老百姓将东西在直播间卖完就走,导致大量货物没打包好。村民送来的腊肉肥瘦不均,干菜大小参差,直播间差评不断。卢琴意识到:“农产品要走得远,必须标准化!”于是组织村民培训,制定《川石土特产制作规范》,注重产品质量把控,以真诚赢得消费者信任。从腊肉盐分比例到干菜切法尺寸,逐一量化,标注生产者姓名,这不仅让老百姓的质量意识得到增强,也让消费者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获得了一致好评。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pmtxus8s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5yb3bjkg
  第三步,是升级物流,打破“瓶颈关”。
  村里的快递从村部送到市内物流点,要一个半小时,为赶上当天的物流发货时间,村干部六点就要起床打包、送货。为解决物流瓶颈,支村两委四处奔走,积极争取,获得邮政公司的支持,实现网店取货,提升了下行配货与上行带货能力。但仍存在配送时间长、不能发生鲜等问题,发顺丰成本又过高,日均30单的发货门槛也难达到。为破解困局,卢琴以人大代表身份提交《关于支持村书记利用直播平台促进农产品销售的议案》,推动邮政开通“村级直收点”,并与顺丰洽谈生鲜专线合作。如今,腊肉48小时可达北上广,竹笋、水果等鲜货运输不再“掉链子”。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j0jifoof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4rwddo7m
  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川石村乡村振兴的第三个密码,是“生态宜居”。
  一个村子要令人向往,就必定要抓好环境整治,做好民生实事,为了让川石村生态宜居,支村两委干部多方筹集资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
  一是建好基础设施,筑好“幸福巢”。
  聚焦民生实事,积极争资跑项,用心用情解决群众出行难、饮水难等问题,完成溪堤治理及村居道路建设,维修联村和主干道路险坎等多处,切实提升村居环境。完善农贸市场配套设施建设,新建集市停车场3000平方米,农贸市场扩容2000平方米,为群众赶集购物提供极大便利,让实事办到群众“心坎里”。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ukel099w
  二是实施特色项目,打造“新地标”。
  紧盯村集体经济发展需求,不断强化配套设施。修建生态采摘园产业路750米,完成高标准农田溪堤治理860米;精准施策,依托生态采摘园打造5000平方米的“川石花溪湾”旅游接待中心和文化广场,形成环环相扣的产业发展格局;统筹资源,擦亮文旅IP。发挥悬崖花开养生谷项目“串联”效应,助力落实川石溪流域产业大道,拓宽和“白改黑”旅游大道建设10.8公里。精准发力,整合各种资源,深度挖掘、培育升级特色符号,让乡村发展迸发活力。
  三是做好惠民工作,绘就“新图景”。
  聚焦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打造美丽屋场,美化村容村貌。广泛开展走访慰问及捐资助学活动,让党的关怀飞进千家万户。不断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结合村情,组织开展三八妇女节、乡贤茶话会、广场舞比赛等活动,持续提升群众生活幸福感、获得感。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dro0g110
  四、众人划桨开大船,川石村乡村振兴的最关键密码,是“党建引领”。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一路走来,正是因为有党组织的坚强领导,有广大党员的忘我付出,才铺就了川石村的“幸福路”。
  五年来,川石村坚持加强组织建设。
  强化班子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总支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定期召开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让每一名党员都成为发展先锋。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urxznabs
  五年来,川石村坚持加强机制创新。
  积极推行片组邻“三长制”,完善“书记——两委班子——党员——村民”的沟通商讨机制,创新设立“党员轮值日”制度,让党员化身为群众的“贴心人”,全村上下拧成了一股绳。
  五年来,川石村坚持发挥模范作用。
  通过放大先进党员的“头雁”效应,在党员中实现“你追我赶、你赶我超、党员互学、取长补短”的浓厚氛围,全村先后有50名党员投身防汛抗旱、除雪铲冰等抢险救灾现场,切实践行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带动周边群众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来,形成“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打通为民办实事难点堵点,累计为群众办实事136件,让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在家门口得以解决。
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dy18msz9
  展望未来,川石村将脚踏实地、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继续深化“川石溪”品牌建设,拓展研学教育、康养旅游等新业态,推动“流量”变成“留量”,建设一个更加繁荣和谐美丽的川石村!
(来源:慈利发布 作者:潘玲 殷豪 刘超)

上一篇:慈利县6家农业公司(合作社)喜获中央+省级补贴295万余元
下一篇:零溪镇二都岗村开设第一届暑期公益课堂,20多名小学生参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

关注

177

粉丝

15722

主题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关于我们|手机版|玩慈利网 湘公网安备 43082102000138号 ( 湘ICP备12012604号-1 )

GMT+8, 2025-8-1 06:14 , Processed in 0.056398 second(s), 11 queries , Gzip On, Redis On.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5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