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微信扫一扫 分享朋友圈

已有 7497 人浏览分享

开启左侧

慈利县二坊坪镇:易地搬迁挪“穷窝”,安居乐业树模范

[复制链接]
7497 0
  “我们都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在二坊坪镇景龙桥村三角堰易地搬迁安置点,搬迁户颜永文的代步电动车上,这首《大中国》是他最爱听的歌曲,每逢景龙桥赶场的日子,颜永文就会开着他的小电动,车上挂满了许许多多小孩的玩具,在集市的入口叫卖着,这是他搬到景龙桥村集中安置点后用来谋生的行当,也是颜永文最为幸福的事,他的乐观、坚持和不服输的性格成为了三角堰安置点群众学习的典范。
640?wx_fmt=png.png
  今年50岁的颜永文本是二坊坪镇清泉村杨家湾组人,2012年,因墙体意外倒塌砸伤脊髓,导致下半身失去知觉至生活无法自理,经过漫长的治疗后还是没能恢复,贵州籍妻子在照顾他六年后还是选择离开,留下颜永文和母亲儿子一家三代相依为命。
  2017年,在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关怀下,颜永文一家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因住房条件太差,生产生活环境面临困境,清泉村村两委通过集体商议,决定将颜永文一家作为该村易地搬迁安置的对象进行异地安置帮扶。
  2018年6月,颜永文一家搬进了离二坊坪集镇不远处的三角堰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开启了新的生活。因行动不便,颜永文先是在家做手工花赚取生活费,后来,母亲去世,颜永文的生活起居瞬间没有了人照顾,生活的重担就像一块乌云压在他的头顶。他不等不靠,也不怨天尤人。为了能让尚在读高中的儿子颜兵不那么自卑,颜永文于是将自己用来代步的电动车摆弄一翻,前前后后挂满了琳琅满目的小商品,每逢零溪、二坊坪、景龙桥、龙潭河赶集的日子,天不亮他就会一个人开着电动车,为的是能在集市上找到一个好摊位,可以多给儿子赚几块钱的生活费。即便这样,颜永文也从来没有放弃,更不会张口向国家要这要那,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能自己赚上一点,国家就少帮得一点,全国这么多人,比我困难的人多的是,我不能光吃干饭,给国家增加负担。”
  考虑到颜永文一家的生活实际,二坊坪镇政府为他解决了低保,还享受残补、医保等国家给予的一些政策帮扶;儿子颜兵还享受了国家职业教育补贴,颜永文一家的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和低保金共计达2万多元,生活基本有了保障。现在,颜永文已经慢慢习惯了在安置点的生活,虽然还有很多的困难,但是在政府的关心下,居住条件都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相比以前也方便了许多,有什么事邻里邻亲的招呼一声也能帮忙解决。
  对于未来的生活,颜永文最大的愿望就是儿子毕业后能够找到一份像样的工作,减轻家里的负担,同时也能让儿子自己过上和其他人一样的幸福生活,早日走出生活的阴霾。平时没有集赶的时候,颜永文就在家利用自己手工做的“助行架”,慢慢挪动着做一些家务,种种菜。
  “家者,国之基也。”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深厚历史积淀和家国大义的文明古国。“家”的地位在每个中国人心中意义非凡,对于二坊坪的乡村振兴事业来说自然也是不言而喻。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老龄化的到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年龄结构已经不能忽视,而一些偏远地区受制于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更是出现了“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状况。为践行“人民至上”的宗旨和党对人民“老有所依、幼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庄严承诺,资源整合、集中利用、科学调配的易地搬迁便成了破局利器。在党的政策下,乡村振兴的征程里,易地搬迁的工程中,出现了许多的典型模范,他们不等不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易地搬迁“搬的进、留的住、能致富”的美好愿景。
(来源:慈利新闻网 作者:胡慧玲 邓天赐)

上一篇:用心守护人民群众,慈利县杨柳铺乡持续推进“敲门行动”
下一篇:慈利县:“带岗直播”走进零溪镇,138人现场达成就业意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7

关注

177

粉丝

13831

主题
热门资讯
网友晒图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