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玩慈利网 首页 慈利旅游 查看内容

慈利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几点思考

2012-9-17 11:36| 发布者: 玩慈利网| 查看: 2940| 评论: 0

摘要: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转变农业增长方 ...

  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可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是建设节约型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和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的治本之策,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县紧紧围绕特色农业大力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通过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使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初步达到良性循环,逐步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目标。

  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循环经济是指运用循环经济的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无害化”,建设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生态、安全的循环经济型生态农业。具体来说就是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农业资源投入、农业生产加工、农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处理过程中,循环利用农业能源,发展农业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实现资源利用方式由“资源——产品——废弃物”的单向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以提高农业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种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提出与运用有一定的必然性和重要性。

  (一)国际国内大环境的必然要求。气候变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共同的使命,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应当责无旁贷地行动起来。近年来,国际社会期待我国作出实际行动,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中国承诺到2010年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2020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争取达到 16%、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等一系列目标。要达到这样的约束性指标,需要各行业积极应对、各部门艰苦努力。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根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只有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减少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使用,减轻对自然资源的信赖;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促进农业物质的循环利用,保持耕地地力的动态平衡,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才能使农业生产和农村面貌发生重大变化。

  (三)提高农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大力发展循环农业,将完善高质量的农业基础设施,如良好的引排水渠和仓储设备;能够催生在遗传学、生物工程、材料科学等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的诞生;能够建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并以此为支撑实现农业生产高度社会化、专门化,这必将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土地生产率和农产品商品率,从而提高本地农业竞争力。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最佳途径

  (一)围绕基地建设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生产基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长期以来,我县投入巨资对粮油主产区进行了以改善排灌条件为主的建设,沿“三路两河”大片农田的田间设施得以修建、完善。今年我县实施了“双低”油菜繁育基地建设,重点建设了2万亩的核心示范区,辐射带动油菜主产区修缮了排灌渠道和田间道路,满足了对油菜良种选育、繁育和提纯的需要。我县抓住机遇,利用中央投资正在实施退耕还林区基本口粮田建设,以及新增粮食产能工程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主要完善田间设施,配套生物措施如种植绿肥等,将极大的提高粮食产能。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县的生产基地条件得到了很大程度地改善,呈现在眼前的是“沟渠相连、道路相通”的景象,为农业高效和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围绕清洁生产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促进了农村生态改善。我县在加快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中,提出了“举生态旗、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建生态县”的立体构想,推进庭院经济和种养业、林果业的发展。一是实施乡村清洁工程。以控制生产环境污染为重点,建立“三池一沟一站”(农田废弃物收集池、废弃物发酵处理池、生活汗水净化池、生态拦截沟、物业管理站),提高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水平,从源头上控制和中端拦截农业面源污染;综合组装、配套推广成熟的农业绿色环保技术,确保农产品增效与质量安全。我县于2006年开始组织乡村清洁工程示范,先后在零阳镇民和、岩泊渡大安和行溪、苗市镇界溪等地,每年投入资金20—25万元,3年多来项目建设取得了很大成效。二是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搞无害化生产。着力在“绿色小康”上做文章,扶持种植大户,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无公害粮食、油料、水果等,积极发展绿色食品;培育养殖小区和养殖大户,做强生猪、家禽两项传统产业,让人们吃上“放心”畜禽产品;充分利用优质环保的水资源,在黄石水库、江垭水库、赵家垭水库等地发展特色水产品养殖,以生态赢得荣誉。三是加快实施生态家园建设,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完善生态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无害化农业生产检测体系和农村生态环境检测体系等,形成农民家庭类别的能流和物流的良性循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逐步使农村向“家居环境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方向发展,从而实现村容整洁、农村社会进步和乡风文明。

  (三)围绕农业产业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高了农业竞争力。一是突出技术先进高效生态农业基地。近年来,我县按照产业调特、规模高大、品种高新、产品调优的目标要求,制订出台了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引导农民发展优势农产品,初步形成了茶叶、苎麻、水果、蔬菜、粮油、烟叶等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建成了三合口名茶基地、许家坊苎麻基地、高峰反季节蔬菜和烤烟基地、通津铺优质粮油基地、杨柳铺藤梨基地等10多个高效生态农业基地。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我县通过行政推动、上下联动、政策扶持等措施,大力实施农业龙头带动战略,现已发展省市级龙头企业14家,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85个,农业组织化程度得到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销售收入91000万元、增加值28200万元。三是积极培育特色农产品品牌。我县按照“一个产业主打一个品牌”的目标要求,采取积极引导、政策奖励的办法,通过重点对优势品牌的培育,全县拥有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产品,如“秋收”系列葛产品、“岩泊渡”红薯粉丝、“云雾王”“武陵春”茶叶、“黎氏通”系列植物油、“湘慈”柑桔、“丝丝香”香芋、“中溪”藤梨、“五雷山”酱油等逐渐被广大消费者接受,正日益畅销省内外各大超市、商场。其中,“秋收”系列葛产品、“黎氏能”系列植物油、“岩泊渡”红薯粉丝已成为湖南省名牌产品和著名商标。四是不断拓展农产品流通业。我县通过信托基地建市场、多元投入办市场、组织农民闯市场,逐步形成了以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产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为基础,农民贩销大户为依托的农产品营销市场体系,全县已建立种类市场54个。五是创新发展休闲农业。我县的休闲农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做得较好的如百岛龙潭休闲中收、二坊坪旅游休闲垂钓中心、张家界索溪河休闲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张家界华祥生态农庄及五雷山一带的农家乐等。

  (四)围绕推广新技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了农民节本增收。一是掀起了测土配方施肥的热潮。通过取土测土、配方配肥、施肥指导及辅以田间试验等,指导农民在施用有机肥皂的基础上合理地选择肥料品种,掌握科学施肥的用量、时期和方法。至2009年,已实现31个乡镇全覆盖,累计推广面积463万亩,总增产11万多吨,减少不合理施肥(折纯)10905吨,共增产节支超过2亿元。现在农村正兴起按方施肥和使用配方肥的高潮,改变很多农民偏施化肥和盲目施肥的习惯,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减轻了化肥流失对环境的污染,又增加了作物产量,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增加了农民收入。二是节水农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通过选择节水型种植模式,在缺水区域避免种植需水量大的作物,如庄塔、三合口等乡镇的山丘坡地带选择种植茶叶,高峰、金坪等乡镇难蓄水的地段选择种植玉米、烤烟等;通过选择耐旱作物品种,消除水源不足带来的不利影响,尽可能地减少产量损失;在水源奇缺的地方,利用专项资金建设了一批蓄水池、集水窖,直接收集降水用于农作物种植需求;在有条件的地方和一些蔬菜基地,发展了一批设施农业,利用喷灌、管灌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大幅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率。2005年以来,我县共推广节水农业面积209万亩,通过应用节水农业技术平均每亩增产32.6公拆,累计增产增收7274万元。

  (五)围绕物质再利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实现了良性循环。我县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利用原则对农业和农村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对农村土、肥、水、种、药、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池,对农业生产物质特别是猪粪、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大力推行农作物秸秆还田还地,通过项目带动、政策引导,把这项工作变为农民的自觉行动。近五年累计推广农作物秸秆还田还地180余万亩次以上,总还田量62万多吨,并为农业增产增收5800多万元,大幅度减少了焚烧秸秆的现象,既改善了耕地土壤结构,维持了地力的动态平衡,又保护了大气环境,形成良性循环经济的生态链条,真正实现“吃干、榨净、回归大地”。

  “五大制约”是羁绊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问题还很突出,加之历史和农业循环经济正处于雏形阶段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

  (一)农业自然条件的制约。一是耕地资源趋紧、质量下降。我县人均耕地面积0.8亩,刚刚达到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并呈渐减之势,而且耕地质量问题十分突出,中低产田比例大。二是农业灾害频发。我县受内陆和海洋气候共同影响,容易形成风雹、冻害,加之降雨集中,时空分布不均,洪涝和季节性干旱突出,每年都会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小的损失。

  (二)农业生态环境的制约。工矿不达标的“三废”排放和农药、化肥、农膜、动植物激素等农业化学制品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水源水质和空气质量存在安全隐患。一是农药在使用上的不适量、不适时、不适法等,造成水体、土壤及农产品污染。二是滥施、偏施化肥,使土壤酸化、板结,养分供应不协调。三是土壤残留地膜降低了土壤的渗透功能,减少了土壤的含水量,降低了耕地抗旱能力。四是大规模但不标准的畜禽养殖,使许多高浓度有机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道,严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五是居民生活垃圾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加速了农田和农村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三)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制约。我县农业在做出贡献的同时,面临着高投入、低产出、低效益和生态退化、环境恶化等一系列问题。这种只追求经济指标、高耗低效的经济发展方式在我县存在时间很长,扎根较深。要实现思想转变,方式转变还有不小难度。

  (四)农业技术的制约。一是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低,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农业科技进步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农业科研资源少,而且仅有的农业龙头企业缺乏后续开发能力,导致农业科研成果作用不够明显。二是农业技术推广结构不合理,主动性不强,诸多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农业生产力,服务手段也很有限,农业科技利用率比较低。

  (五)农村劳动力的制约。我县农业人口文化素质偏低,接受新品种、新技术、新的生产方式的能力较差,易受传统观念和现有条件束缚,一味追求产量而忽视了质量。而且组织化程度低,信息渠道不畅,市场适应能力差,由此造成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高,生产效率较低,严重制约了循环型农业的发展。

  强化措施切实推动农业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一)全面宣传,营造氛围。一是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促进慈利经济转型,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载体,强化宣传舆论作用,切实增强农业循环经济意识。二是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培训活动,运用各种手段和舆论媒体,加强对农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社会的科普宣传教育,让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深深气概于农民群众之中,把节能、节水、节村、节粮和垃圾分类回收等活动变成全民的自觉行动,逐步形成循环型社会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

  (二)抓好培训,提高素质。一是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为了起到培训的作用,培训人员要有普遍性;为了达到培训的效果,要进行反复多次培训,让农民切实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技能,依靠农民自身力量,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要依托“阳光培训工程”把这些工作引向深入。二是采取各种方式,加强对乡镇和农村干部特别是农技人员和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技术水平。

  (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有序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工作,把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作为编制我县农业产业化布局规划和农业农村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重要指导原则,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农村工作。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现有的设施和资源,发展种养——加工型循环经济模式;要充分利用地理优势、区位优势,积极发展休闲农业。

  (四)积极引导,配套政策。一是对高消耗、高污染的新建项目,要从能源、水资源消耗以及土地、环保等方面实行严格的产业准入标准。坚决遏制对农业环境的破坏行为;对一些节约农业能源、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重大农业产业项目和农业技术开发、农业产业化示范项目,予以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发挥政府投资对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引导作用。二是各级党委政府要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纳入干部绩效考核内容,引导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关注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社会指标、人文指标、能源指标、环境指标。

  (五)树立典型,示范推广。通过抓好样板,建设一批农村循环经济样板示范户、示范村,使农民看有样板,学有方向。一是积极推行生态农业模式,重点发展农村沼气,建一批沼气示范村、镇,积极推广猪——沼——果(菜、鱼)等。二是大力提倡集约化、标准化生产,发展壮大一批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通过“专业合作社+基地”等组织形态,使农民参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计划、决策、组织实施全过程。三是开发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产销结合,培育一批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农业的市场化水平。四是大力种植绿肥,提升耕地地力,树保护耕地和重视耕地质量的典型,全面提高耕地这一重要载体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


发呆

搞笑

加油

愤怒

无语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

点击排行
  • 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 微信

    站长微信

Powered by Discuz! 在此致以诚挚谢意!

CopyRight © 2011-2024 wancili.com